双柏法脿:乡村振兴让民族民间艺术之乡华丽变身

日期:2021-05-20来源:本站原创作者:法脿镇党委点击:6273 字号: 手机:

扫描微阅读

双柏县法脿镇素有“民族民间艺术之乡”的美誉。全镇依傍着白竹山而居,13个村委会、235个村民小组星罗棋布,散落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曾有民谣描述当时的法脿:“白竹山,头顶雾露脚踩霜,苦荞粑粑洋芋汤,皮条背索作嫁装,有女莫嫁白竹山”。而如今,通过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力推进实施,这样的穷山村也华丽变身:宽阔平整的道路两旁、整洁舒适的农家院里、万亩优质茶园中、特色种养殖场里一派繁忙,内外欢声笑语……“白竹山,山清水秀好风光,油路弯弯修进山,不愁吃来不愁穿,住房明亮手头宽,笙歌醉氧品茶香,虎笙之乡奔小康。”如今的新民谣,无不流露出法脿各族群众的自豪和喜悦,表达当地各族人民永远铭记党的关怀,永远坚定不移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深入推进乡村振兴的最强音。

近年来,法脿抢抓机遇、精准发力,紧紧围绕县委实施乡村振兴“六个一”工作目标任务,紧扣全县“一县一业”“一园区六片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规划布局,全力推动“旅游白竹山、绿色茶银行、热谷经果蔬、传统产业强、集镇特色显、民族文化扬”的目标定位成为法脿乡村振兴奔小康的金玉良方。

聚焦融合发展,在产业培育上持续用力,让每一个村都成为产业发展示范村

法脿镇充分发挥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主动融入县委“一园区六片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规划布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培育行政村主导产业为抓手,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打造“一村一主导、一村一特色、一村一品牌”的产业发展格局。

坚持稳粮优烟,不断稳固传统农业。2020年全镇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4229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866元。完成烟叶生产任务150万公斤,实现烟叶总产值4393.5万元,实现税收966.57万元。在稳粮优烟的基础上,不断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白竹山旅游、白竹山茶、特色农业不断壮大发展。立足民族文化特色,全面加强民族文化挖掘、保护、传承和开发,打造文化品牌,重点打造以老虎笙和大锣笙、龙笙为品牌的民族传统节日。推进乡村特色旅游和康养服务发展,着力打造特色旅游村寨,从吃、住、玩、游等方面塑造绿色乡村生活体验,锣笙湖半山酒店、雨龙寨、白竹墅院等一批精品民宿发展壮大,以茶旅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顺利推进。白竹山万亩优质茶园建设稳步推进,全镇共有茶园面积8000多亩,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户,州级农业龙头企业2户,以白竹山为中心辐射全镇8个村委会273户农户发展茶叶种植。2户企业8个茶叶产品获得有机产品认证,有机产品认证面积达2600多亩。2020年共产干茶192吨,产值3920万元。2021年春季产出干茶112.2吨,产值2538万元。2020年创建绿色食品基地19个、累计达31个,“三品一标”品牌创建新增4个、累计达39个;创建产业发展示范村7个,产业发展示范村民小组85个。

聚焦乡村清洁,在环境整治上持续用力,让每一户农舍都成为美丽的小康庭院

法脿镇以打造“生活美、环境美、人文美、家风美、和谐美”“五美”小康庭院为抓手,大力实施人居环境提升、人畜分离、农村污水治理、农村垃圾治理、农村“厕所革命”等项目,制定切实可行的村规民约,真正做到了村庄清洁、乡村和美、乡风文明;强化农村良好家风、家教、家德培树,引导农民向上向善,形成了一批培育良好家教家风代表,优良的家风世代相传。李方村斩获“全国传统村落”、州级“文明村”、“少数民族特色村落”等多项荣誉,法甸新村被评为“省级美丽村庄”,石头新村、折苴向阳村创建为省级“文明村”,法脿镇、古木三家村、铺司秧田箐被评为州级“文明村”。2020年创建“小康庭院”1815户、累计创建3727户。小康庭院“绿化、美化、亮化、净化、文化”工程扎实有效,全镇人居环境极大改善。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5 个方面 36 项指标,深入开展农村“七改三清”,加快推进自然村垃圾治理、农村“厕所革命”,完成农村户厕改造1775座,建成垃圾池377个,垃圾房41个;干净宜居的美丽乡村给群众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福利,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为成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提供了环境基础;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同时推进,按疫情防控“网格化”管理模式推开,村庄环境不断提升,以小康庭院为示范带动,助推全镇家庭环境全面改善。

聚焦素质提升,在技能培训上持续用力,让每一名农民都成为新型职业农民

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需求导向、综合配套”的原则,以提高农民、扶持农民、富裕农民为方向,紧紧围绕粮食、蔬菜、特色养殖、食用菌、经济林果、茶桑、电子商务、文化等产业,有计划地加强对全镇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主、乡土人才、合作社带头人的培训、引导,加快构建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通过吸引发展一批。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实现文化+旅游、文化+农业等方面的融合发展,更加注重以“老虎笙、大锣笙、龙笙”为代表的乡土人才的培养培训,大力发展彝绣、彝药和文旅产业,不断提高民族文化产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农业由“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

通过培育储备一批。引导和规范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提高土地集约经营、规模化经营水平,发展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拓展农业的功能,提升农业的现代化水平。2020年认定新型职业农民160人、累计认定258人。全镇现有各类协会16个,会员1143人。

聚焦政治功能,在党建引领上持续用力,把每一个基层党组织建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

以党建引领为突破口,以“建强村级班子、加强党建引领、强化党员教育”为抓手,全面落实“基层党建持续深化年”各项工作。

建强村级班子,打造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引擎”。深入推进农村“领头雁”培养工程,回引农村优秀人才4人,培养村级后备人才57名,农村优秀青年人才67名。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实现了学历年龄“一升一降”,“两委”平均年龄39.1岁,较上一届下降12.96%,大专及以上学历30人,较上一届增加14人,班子结构明显优化,能力素质明显提高,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奠定了组织基础。

加强党建引领,做好群众增收致富的“助推器”。深入贯彻党建2+X工作思路,把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党建引领乡村清洁等贯穿到各支部的工作中,共制定党建引领工作计划56个。2020年13个村(社区)发展村集体经济项目48个,总收89.16万元,完成计划数的110%,全部实现村集体经济5万元的目标,既解决无钱办事的难题,又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强化党员教育,成为联系服务群众的“贴心人”。深入推进“千堂党课进基层”“万名党员进党校”对全镇党员实现培训全覆盖,使党的观念深入人心。深入推进农村基层党建“双整百千”四级联创工作,党支部规范化建设100%达标。严格按照“四个一”整顿措施,整顿软弱涣散党总支1个,完成4个党建示范点建设。深入实施党建引领“一部手机治理通”,建立网格化管理站14个,选优配强网格长及网格管理员248名。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民主议事决策制度,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

聚焦帮扶成效,在扶智扶志上持续用力,把每一支驻村工作队打造成深受群众欢迎的不走工作队

法脿镇13支驻村工作队37名驻村工作队员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接过脱贫攻坚战旗,奔赴乡村振兴新战场,从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抓产业促集体经济、抓治理促乡风文明等方面着力,用实干带领群众走向宜居宜业、富裕富足的美丽家园,在乡村振兴中再立新功。

深入扎根基层,在改善民生服务群众上着力。广泛搜集村情民意,贴近群众倾听民声、解难帮困,及时了解和掌握群众生产生活状况和群众所思所盼所求,为乡村振兴建设提供第一手资料。2020年结合“四万三进”活动深入走访农户5000余户,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135件,解决群众急难想盼问题54个。

切实履职尽责,在抓班子带队伍上着力。深入调研,把“底子”盘清,帮助村“两委”理清思路、制定发展目标,细化发展举措,因地制宜绘制“十四五”发展蓝图,形成村(社区)乡村振兴规划和发展计划、村集体经济发展计划。帮助规划派驻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民生项目并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通过教思想、教方法等方式,把建强村(社区)“两委”班子作为驻村工作队的职责和使命。

锤炼过硬作风,在扶智扶志上着力。充分发挥自身素质、学历等优势,结合“三讲三评”、“自强诚信感恩”、“扶志扶智”等教育活动,把乡村振兴战略宣讲到千家万户,将科技知识、技能培训、种植养殖技术、就业信息等带到田间地头,以实的作风树立驻村干部的良好形象,让驻村工作队真“助村”。2020年开展“三讲三评”150余场次,帮助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46场,科技讲坛23场,实现新增转移就业1989人,让驻村工作队真正成为“驻”在百姓身边、“住”进百姓心里的不走工作队。

聚焦综合治理,在齐抓共管上持续用力,把每一个村都建设成为平安乡村

法脿镇持续深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以“党建引领、运行有序、风清气正、和谐稳定、精细高效”为目标,不断开创社会治理新格局。自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开展以来,始终把专项斗争抓在手上,及时研究解决“堵点”、“痛点”问题,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形成长效机制。坚持人民调解依靠群众,做到矛盾纠纷就地化解为原则;2020年排查受理各类矛盾纠纷51件,调处并成功51件,调处成功率达100%;共受理信访案件31件,信访回复率100%。2020年法脿司法所被楚雄州司法局命名为“枫桥式司法所”、法脿中心法庭被楚雄州中级人民法院命名为“枫桥式民族特色法庭”。全镇13个村(居)委会、38个站所单位(含学校、医院)、235个村民小组、6611户家庭户复评达标,达标率,100%。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满意度得到大幅提升。

时间镌刻下梦想的足迹,历史铭记着奋斗的功勋

五年来,全镇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由2015年末的33985万元增加到2020年的39007万元,增长14.7%;财政总收入由3186.93万元增加到3776万元,增长18.9%;农村常驻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7230元增加到11340元,增长56.84%;乡镇企业总产值由13392万元增加到26724万元,增长99.6%;在集镇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我们更加关注农村,累计完成危房改造1271户、安居工程180户、易地搬迁149户。一串串数字,连接起乡亲们越过越红火的日子,更让人深深感受“心里始终装着人民”的炽热情怀,品味“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的价值坚守。

脱贫攻坚战,法脿响鼓重锤、尽锐出战,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形成稳定长效机制,强了产业、富了口袋、美了家园。2020年全镇1046户3488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出列,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11.74%降至0。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需要再接再厉、接续奋斗,走好乡村振兴之路,让产业旺起来、乡村靓起来、农民富起来,美丽乡村建设新曲正酣!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

白竹山麓、虎笙湖畔,法脿用乡村振兴“六个一”钎凿锤击出一条乡村振兴之路,打开了通向小康生活的幸福之门,唱响了荡气回肠的志气之歌,必将用热血实绩铸写法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篇章!

法脿,这片风情浓郁的热土,硕果满枝、遍野风光。脱贫攻坚成果有效巩固拓展,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持续壮大、城乡发展更加均衡、群众获得感显著增强,全镇用实干担当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华章,让乡村振兴“六个一”成为法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进程的新起点。

法脿人对家乡的美好憧憬,正悄然变为现实,美丽如画的乡村已破茧化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