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100周年-主题征文】赵春银 :回家的路

日期:2022-02-18来源:转载点击:19145 字号: 手机:

扫描微阅读

编者按:2021年6月至7月,楚雄州统一战线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组织开展“讴歌新时代 统战心向党”主题征文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共征集到州内外广大作家、教师、民主党派成员、党外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等选送的征文稿147篇,这些征文稿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讴歌共产党、赞美新时代,歌唱新生活。参赛作者紧密结合亲身所见、所历、所感,热情讴歌中国共产党领导新中国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取得的辉煌成就,描绘了各方面发生的深刻变化,展现全州各族人民敢于拼搏、奋发有为的良好精神面貌,聚焦主题,个性表达,自由驰骋,皆成文章。

此次征文参赛者有的是作家,他们充分发挥创作天赋尽情抒怀,构思奇崛,笔锋老道,思想深刻,文学韵味足,看似平实的叙事中蕴含着深深的主题,给人启迪,给人深思;有的是统一战线工作者、杏坛园丁、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他们或以一个村的变迁入题,或以支教支边、教书育人等亲身感受表现祖国繁荣富强的主题、坚定做好学生引路人的信心;有的是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他们从对多党合作的思考、昨日的往事等角度立意着笔,热情歌颂新型政党制度优越性,坚定携手并肩的信念,笔端充满了对中国共产党的无限肝胆相照的拳拳之心,具有思想穿透力。

“楚雄统战”将于2021年12月14日至2022年1月24日,择刊部分优秀获奖征文,以飨读者和网友。

回 家 的 路

——赵春银——

(图片来自网络)

春节临近,老家传来大好消息,我们可以把车子开进老家的村庄了!

多年来的春节,我们都选择回老家过年,从未改变过。古人讲“父母在,不远游”,我们变通一下:父母在,不在外面过春节。

可是一想到回乡路上,要经历出租车、公共汽车、火车、步行,要反复倒腾带回家的行李,要爬坡过河;想到一路上拥挤的人流,想到一路上要小心照顾妻小行李的艰辛,心里总有些郁闷。

老家在云南的小山村,村人们从小走惯的就是山路,上山拾菌、打草砍柴、放牧牛羊;去外婆家、上小学、上初中都一直在山路上走动。成昆铁路开通以后,老家人才有了路费的观念。偶尔我们坐上绿皮火车,去铁路边的一个小镇、去最近的县城赶街,更多的时候我们都走18公里的山路去自己的乡街赶集,因为乡下货物便宜实在,更因为走路可以省下路费。

7岁那年,母亲我到县城看病,第一次看见了汽车,才认识到除了我们走的山路,跑火车的铁路外,还有跑汽车的公路。有一次我哥哥和母亲去赶乡街,每人背一袋50公斤的化肥回来,18公路的山路,不到天黑透是回不了村的,可是那天他们还不到黄昏就回到了家里,这让我们无比惊奇。原来是村坡头后鸡冠山林场的简易公路上有汽车运送物资,顺带着捎他们走了十几公里山路,我哥哥把那个坐汽车的感觉给我们讲了好几天,把我们羡慕得不行。

初中毕业我考上了在州城的师范学校,火车路不能直截到达那个城市了,我平生第一次踏上汽车,童年时无比向往的坐汽车的愿望终于得以实现,它的轻便灵活,能爬山过梁的优点让我眼界大开。后来就是到更远的省城读大学了,那宽敞的马路、便捷的公交车让我唏嘘不已。再后来参加工作了,出行坐上了更好的汽车,还坐上了高铁、轮船、飞机。越往外跑得远,越是感到了家乡的落后,心里越发不是滋味。

我们自己的交通工具也从自行车到电动车到摩托车再到小汽车,可是要回老家,这么多年来我们唯一的选择还是离不开火车,虽然绿皮火车早已被空调客车代替,但我们村不通公路的情况还是涛声依旧。

老家有父亲哥嫂们在,不止是过年过节,我也得常回家看看。一回去,老家亲人又得赶往村子对面山坡上的三等小站迎接,帮着拿东西,前几年是我白发苍苍的老父亲,近几年被我严厉禁止,都换成了我的哥嫂们,大家见面没有华丽的词语,都只有几句实在的问候,然后就是紧着把他们带来的背萝装满,如果还未装完就再手提一些,尽量不让我们拿东西,说我们在外面不干体力活的人娇贵,身子弱。我不承认我有多娇贵,但是一路上火车汽车的反复倒腾东西,确实让我们累得不轻,是真的不想再动了。

前年回家过年就是我大哥来接的我们一家。火车进入月台还没有停稳,我就看到大哥站在护栏后向火车张望,那身影无比熟悉又透着陌生,因为当年那么强壮的大哥也老了,腰板明显的弯曲,头发也一片灰白了。他接到我们后,仍然是那句老话:“回来了给,东西拿来我背”,接着把东西都一股脑的装到自己的背萝里,仍然坚持还要两手抓提东西,我怎么劝也没有用,只好随他。当他走出车站月台,走下山坡时,一阵风吹紧了他的衣裳,更显出他过度劳累的有点变形的身材,我心里一酸,禁不住要流下泪来。当我再次上前要抢夺大哥手里的东西时,大哥竟然无所谓的笑了。他说比起他们平时从车站到村子之间背上背下的东西,这个是最轻的了,完全没有问题。我心里越发的难受。村里连接外面世界的就唯一一条火车路,大家买进卖出东西都得到车站花力气运送,真的是太不方便,太辛苦了。

去年回家过年,村级公路已经修到了村委会,我们斜对面的小山村也通公路了,我们可以开自己的车回老家了,但是也只能停靠在别人的村子里,我们还是得走同样远的路程步行回家,还得老家亲人来背东西,让人好不失望。

我们村的公路已经开建了,因为脱贫攻坚工作也开展到我们老家,国家宣布了公路要村村通,这回是真的来实在的了,我们村卖出冬早蔬菜、买进生产生活材料只能靠人背马驼的历史就要正式的结束了。我们大家都无比的兴奋,看到老家人微信传来的修路照片,我们更是充满了期待,听说计划在今年春节实现通车,大家都邀约一起开车回家过年。

春节假到了,我们村子里在外面工作的几人把车开过了临近的小山村,延伸到我们村的公路赫然出现在我们眼前,崭新靓丽。一座新桥飞驾在两村之间的小河上,煞是可爱。新路灰白宽敞,在长满冬早蔬菜的碧绿田野间漂亮的延伸;天空碧蓝,远处山峰雄峙;田野上直上云天的攀枝花树开出满天醉人的红霞,村边高大的酸角树在清新的空气中散发出迷人的甜香。我们兴奋的驱车前行,妻儿拿出手机在咔咔咔的拍照,我则悠然的唱起了小曲。车到达老家的老屋外面,两侄子早就在路边笑眯眯的迎接了。

侄子介绍说,新路开建的时间,两个村子的老人每天都要跑到工地上查看一番,催促施工队员加快进度,好让他的儿孙们早日回来过年。新路修成的那几天,虽然还不可以通车,但谁都没有想到,最先开始使用公路的竟然是两村的老人们,他们兴奋的跑上平展展的新路,互相开始了探访,庆幸有生之年能踏上开天辟地以来在自己的土地上出现的公路。

我们的村子雪白的楼房林立,标志着父老乡亲们已经过上了富裕舒心的好日子。侄子说,我们家里的老屋也已经翻盖成崭新的小洋楼,宽敞方便,设施一应俱全,他们已经住上了城里人的房子。现在,欢迎我们回来的黑山羊肉都应经煮好了,家里请了本家邻居们来吃饭,热闹着呢。我们听了,禁不住加快了回家的脚步,向着父兄居住的那栋漂亮的楼房欢快的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