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100周年-主题征文】龙再能:桥的变迁

日期:2022-02-18来源:转载点击:18082 字号: 手机:

扫描微阅读

编者按:2021年6月至7月,楚雄州统一战线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组织开展“讴歌新时代 统战心向党”主题征文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共征集到州内外广大作家、教师、民主党派成员、党外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等选送的征文稿147篇,这些征文稿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讴歌共产党、赞美新时代,歌唱新生活。参赛作者紧密结合亲身所见、所历、所感,热情讴歌中国共产党领导新中国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取得的辉煌成就,描绘了各方面发生的深刻变化,展现全州各族人民敢于拼搏、奋发有为的良好精神面貌,聚焦主题,个性表达,自由驰骋,皆成文章。

此次征文参赛者有的是作家,他们充分发挥创作天赋尽情抒怀,构思奇崛,笔锋老道,思想深刻,文学韵味足,看似平实的叙事中蕴含着深深的主题,给人启迪,给人深思;有的是统一战线工作者、杏坛园丁、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他们或以一个村的变迁入题,或以支教支边、教书育人等亲身感受表现祖国繁荣富强的主题、坚定做好学生引路人的信心;有的是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他们从对多党合作的思考、昨日的往事等角度立意着笔,热情歌颂新型政党制度优越性,坚定携手并肩的信念,笔端充满了对中国共产党的无限肝胆相照的拳拳之心,具有思想穿透力。

“楚雄统战”将于2021年12月14日至2022年1月24日,择刊部分优秀获奖征文,以飨读者和网友。

桥的变迁

——龙再能——

(图片来自网络)

我的家乡在武定县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那里居住着纳苏支系的黑彝族,他们勤劳、善良,世世代代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劳作,邻里乡亲祖祖辈辈和睦相处。

村头有座小桥,连接着这个彝族山寨与外面的世界,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记得我7岁那年,60多岁的奶奶,牵着我的手,送我经过那座小桥,她站在桥头,语重心长地叮嘱我:“奶奶就送你到这儿,到学校要好好念书。以后,奶奶没有时间天天送你,过桥一定要看清楚,每一步都要踩踏实,走稳当。”那时候,村头的小桥由两段木头连接,中间用个树丫杈支起,乡亲们就在这座小桥上走向小学堂,走向小集镇,走向外面的精彩世界。

1998年的雨水特别多,河水泛滥了好多次,村头的小桥被冲走了好多次,聪明的乡亲们从大山上砍来一颗木头,将一头用很粗的绳子栓在河边的大石头上,河水上涨了,独木桥被冲塌,但被绳子紧紧系在岸边,等河水退去,乡亲们把木头抬起塔上就可以通行了。但由于河面较宽,独木桥很长,人走在上面摇摇晃晃。我们几个调皮的小男孩,一起跳上小桥,不停摇晃起来,只要节奏一致,谁也不会被晃掉下去。但老人、妇女和小孩就不行了,走到中间,小桥摇晃,看着河水涌动,叫人心惊胆战。特别是冬季的早晨,出了名的“冷插甸”,天气特别寒冷,桥面上经常有厚厚的一层霜,好多人都从桥上滑掉到河里。那年女儿刚满一岁,妻子在离家10几里的老木坝小学教书,我又远在异乡,父母亲还要供上大学的弟弟,没有时间帮我们领孩子,只好请70多岁的外婆来帮忙带孩子。妻子没有走过独木桥,每次背着女儿过桥,都要外婆牵着。后来,外婆年纪大了,我们只好找了个小姑娘来帮忙,这小姑娘从小在山沟沟里长大,个子不高,胆子不小,做事风风火火,很会带孩子,给我们减少了许多烦恼。可这小姑娘也不会过独木桥,无论多大的河水,都从河里过,有时候,背着孩子,河水都淹着女儿的脚,也照样过河,妻子经常吓出一身冷汗。

乡亲们去赶集,必须天不亮就要出发。村民王映武早早背着一篮子烤烟,要去集镇上交售,打着手电,很快走上独木桥,走到桥中央,桥不停上下摇晃,连人带烤烟全掉到河里,好端端的一篮子烤烟全糟蹋了。从此,村里人背东西去集市上交易,都不敢从桥上过,无论春夏秋冬,都只好挽起裤腿,从冰冷的河里经过。

2002年,村里来了一群信仰基督教的外国人,到村里边与信教群众一起做礼拜,好几个都不敢过桥,是乡亲们背过去的。他们看到这情况,就捐了点钱,乡亲们投工投劳,搭起了一座不足1米宽的一座水泥桥,从此,村里去赶集,再也不用从冰凉的河里过了。

小桥不足1米,拖拉机、小汽车都没法过,河水小的时候,从河里过,河水大时,只好停放在河边。村子有个退伍军人叫龙卫,买了台大卡车,经常开不过来,放在河边又当心不懂事的小孩去捣蛋,我和他弟弟龙伟,好多次晚上去守过车,睡在车里,又冷又怕。

骑摩托车的小伙子,胆子大技术好的敢从桥上过,可大多数都不敢,只好骑从河里过,可是河里又是一些坚硬的鹅卵石,上面长满青苔,骑车过河经常滑倒在河里。那年,我好不容易买了辆摩托车,技术不行,胆子也不大,带着上学前班的女儿和侄女,到了河边,两个小鬼不肯下车,只好带着她们,硬着头皮从河里过,摩托车向一条泥鳅左右不停摇摆,两个小家伙不知天高地厚,咯咯咯边笑边左右晃动,只好加大油门,用脚帮忙,左一脚右一脚踩在水里费力地骑到河对岸,停下来坐在路边,怦怦直跳的心好长时间才安定下来。

2012年,在省委组织部的挂点帮扶下,村里建起了活动室,安上了太阳能路灯,村间道路全面硬化,家家户户都通了水泥路。从村子到对面的柏油马路,建了一条5米宽的水泥路,村头小桥自然也建起了桥墩,架起5米宽的大桥,两辆车可以并行通过。村里建起了宽阔的停车场,全村大小车辆都可以停在家门口。

去年春节,我和弟弟开着小轿车带着妻儿老小一起回老家,年迈的父亲母亲一直到桥头来迎接我们。我们停车下桥,两岸河堤笔直,河水清澈,上小学的小侄儿和读研究生的女儿跳进清凉的河里,像无忧无虑的鱼儿,相互泼洒着河水,快乐便四处飞溅起来。

如今,家乡那座独木桥再也看不见了,它的故事也慢慢被人们淡忘。从独木桥到宽阔的水泥大桥,真真切切感受到家乡变化,见证了改革开放40多年沧桑巨变,体会到党的惠民政策,感受到农村翻天覆地的变迁,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今年,正值党的百年华诞,百年正是风华正茂,中国共产党带领着中华儿女,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世界奇迹,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迎来了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处于这个伟大时代,正是我们大展宏图之时,我们没有理由退缩,只有奋勇拼搏,克难攻坚,只争朝夕,争创辉煌,用优越的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