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100周年-主题征文】非 燕:梦圆

日期:2022-02-17来源:转载点击:16665 字号: 手机:

扫描微阅读

编者按:2021年6月至7月,楚雄州统一战线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组织开展“讴歌新时代 统战心向党”主题征文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共征集到州内外广大作家、教师、民主党派成员、党外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等选送的征文稿147篇,这些征文稿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讴歌共产党、赞美新时代,歌唱新生活。参赛作者紧密结合亲身所见、所历、所感,热情讴歌中国共产党领导新中国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取得的辉煌成就,描绘了各方面发生的深刻变化,展现全州各族人民敢于拼搏、奋发有为的良好精神面貌,聚焦主题,个性表达,自由驰骋,皆成文章。

此次征文参赛者有的是作家,他们充分发挥创作天赋尽情抒怀,构思奇崛,笔锋老道,思想深刻,文学韵味足,看似平实的叙事中蕴含着深深的主题,给人启迪,给人深思;有的是统一战线工作者、杏坛园丁、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他们或以一个村的变迁入题,或以支教支边、教书育人等亲身感受表现祖国繁荣富强的主题、坚定做好学生引路人的信心;有的是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他们从对多党合作的思考、昨日的往事等角度立意着笔,热情歌颂新型政党制度优越性,坚定携手并肩的信念,笔端充满了对中国共产党的无限肝胆相照的拳拳之心,具有思想穿透力。

“楚雄统战”将于2021年12月14日至2022年1月24日,择刊部分优秀获奖征文,以飨读者和网友。

梦  圆

——非 燕——

(图片来自网络)

今天的天空看起来是那样的蔚蓝,阳光特别的温暖,就连云朵也显得格外的绵软。置身于闻知村这幢2层砖混结构新式小洋房宽敞的客厅里,坐在崭新的布艺沙发上,看着她脸上带着满足欣喜的微笑,我的心也忍不住雀跃。因为一个期盼已久的美梦,此刻真真切切地在现实中得到了圆满。

这事还要从两年前开始说起。作为单位派出参与脱贫攻坚的驻村工作队员,我刚来到挂包联系的贫困行政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队就接到了动员她家进行易地扶贫搬迁的任务。从村委会出发,沿着曲折盘绕的乡村道路步行了半个多小时,站在半山腰的道路尽头俯视山下,第一次看见了那个名为龙箐的小村子。这个她曾经长年居住过的村庄,孤独地在群山的怀抱中沉睡,通向村庄的道路,就只有陡峭山坡上一条“之字型”向下的小径,路面上还布满了一层细碎易滑的小石子。

“小心些,这段路很容易摔跤。”一起来的工作队长小李边走边善意提醒着。然而平时走惯了平坦大道的我,还是没有经受住这条小径的考验,脚步踩滑“哧溜”一声就摔坐在地上。“真是说都不能说,怕什么就来什么。”身后跟着的队友小文和小罗忍着笑一起伸手来扶我。幸而这一跤摔得并不是很疼,也没有受伤,只是被吓了一大跳,我拍拍裤子上的灰,走得更加小心翼翼。一边还忍不住小声地抱怨:“真不知道这么难走的地方,为什么还会有人愿意住在这里?”像蜗牛一样在这条小径上挪了足足有 10多分钟,我们才来到山脚下的村子里。

村里共有9户人家,除了有1户的房子是近两年新建的,其余的都是饱经多年风雨侵袭的老房子。然而,当我亲眼看到她家当时的居住环境时,还是感到了深深的震惊:这是一排同梁合柱联建的老房子,总共有五六间的样子,却被一间间单独隔成了小院子,每间宽不过两米,纵深大约六米。整排房子的梁柱屋檐都已经出现不同程度的倾斜,破败不堪,明显已经是危房。旁边其他的几户人家早就另建了住房,这里被用来养猪养牛养毛驴和堆放杂物,只有她们一家人还在此坚守居住。

走进她家的小院子,满院子苍蝇飞舞,旁边一墙之隔,猪粪牛粪驴粪的臭味被炽热的阳光蒸腾,肆无忌惮地扑面而来,让我们忍不住皱眉掩鼻。狭窄的老房子分为上下两层,一楼前面半间是敞开的,摆放着一个已经很有些年头的旧款弹簧沙发和一张漆黑的方桌,屋里就已经没有了转身之地。方桌上还摆着电饭锅和吃剩的饭菜,看得出来这里平时是作为厨房和客厅餐厅混用。后面半间则被砌墙隔断成了一间狭小的卧室。小院子右侧,靠墙壁砌有一道约莫五十厘米宽的简陋石梯通向二楼,每台石阶都已经被磨得平滑光亮,坡度陡得很突兀,但却没有安装楼梯扶手,只是在墙壁上拉了一根细细的铁丝作为上下石梯的辅助工具。

随即我们看见了她和她的儿子,母子俩表情都有些木然,显得很腼腆,看得出平时不善于和人交流。但见到我们进来,她儿子还是赶紧收拾了那个破旧沙发上的杂物,请我们坐下。在主动和她们母子套近乎拉家常的过程中,我知道了她的老伴早已去世,自己也双目失明多年,还有两个已经成年的儿子没有成家,一个长年在外打工,一个留在家里与她相依为命。这个村子没有什么特色经济作物,外出务工的那个儿子收入也不高,而且由于道路交通不便,建筑材料完全要靠人背马驮,建房成本非常高,所以她们一家人实在没有经济能力像别家一样另建新房,就只能凑合着继续住在这破旧但还能遮风蔽雨的老房子里。

这样恶劣的生活环境,他们却早已经感到习惯,仍然可以正常的吃饭睡觉不受影响。尤其在听到双目失明上了年纪的她仍然每天坚持到自家田地里干活,操持家务,甚至每天晚上要扯着那根铁丝,摸索着爬上那道狭窄的石梯到楼上房间去睡觉休息,我的心仿佛被一根长针狠狠地刺了一下,蓦地感到了疼痛,也更深刻地感受到了贫困的磋磨和生活的艰辛。

幸好我们身负帮扶使命而来,国家一系列的脱贫攻坚好政策,正是为了让她家以及情况类似的贫困家庭能够摆脱困境。由于本地发展条件有限,为了能从根子上解决她家缺房缺经济收入导致的贫困问题,我们动员她家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几个人轮番上阵,详细地向她家宣传易地扶贫搬迁能够享受的各种帮扶优惠政策、搬到统建点后生活环境的改善、交通的便利和今后发展家庭经济的优势。她和儿子听后都有一点心动,却又对要离开故土搬到陌生的环境生活感到有压力,就总是说还要再考虑考虑,还要和其他的家人再商量商量。

但我们还是坚持不懈,又这样接连地往她家跑了三四次去做思想工作,就是想着一定要让国家对贫困户的帮扶政策落实到位,绝不能让她们一家人再继续住在那样让人心酸的环境里,对未来的生活失去信心。通过大家反复耐心细致的劝说和宣传引导,帮助分析权衡利弊得失,终于打消了她和家人的重重顾虑,同意了举家易地搬迁。由于看不见,她的眼中一直都是黯淡无光,但在那张清瘦且沟壑纵横的脸上,我还是依稀看到了那么一丝丝对全家未来新生活萌发出的希冀和向往。

时间流逝如水,没过几个月,在政府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支持和州县镇村各级扶贫干部的多方协调帮扶下,加上她们一家人也积极参与出力,她家的新房子终于在全镇易地扶贫搬迁统建点闻知村顺利建成完工,一家人离开龙箐村开开心心搬进了新居。

所以后来我们再来走访看望她的时候,眼前所有的一切都是崭新明亮的,新房子、新家具、新电视……学校和医院就在村子附近,出门不远处就是平坦宽敞的公路,离县城只有不到五公里的路程。现在,她家里仍然是一个儿子外出打工,一个儿子留在家里照顾她,并在附近打打零工,日常的生活开销基本上已经不用愁了。和过去龙箐村的旧居和生活相比,一切可以说是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巨变。她紧紧拉着我们的手,激动地说:“这辈子都没有想过自己还能住上这样的新房子,过上这样的好日子,都要感谢党和政府,感谢你们啊!”

面对此情此景,我们一行人同样心潮起伏感慨万千,因为能够让困难群众摆脱贫困,拥有更美好的生活,也是我们这些驻村扶贫工作队员最由衷的心愿和梦想。在脱贫攻坚决胜小康的滚滚浪潮之下,像她家这样圆了一辈子安居梦的并不是个例,像闻知村这样易地扶贫搬迁形成的新村庄也还有千千万万。

就在不久之前,原来的龙箐村也因为属于地质灾害风险点,整村搬迁到了半山腰的一个缓坡上,不仅彻底消除了安全隐患,还让全村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大家一起住上了漂亮的新房,生活条件实现了质的飞跃。有梦想,才会有未来!历史的脚步,就是这样踏着一个个已经圆满的梦想,走向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