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定: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

日期:2021-11-22来源:本站原创作者:武定县委统战部点击:4508 字号: 手机:

扫描微阅读

该县采取“12345”工作法,全力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不但如期实现了脱贫摘帽,而且翻开了民族团结进步新篇章。

围绕一个目标

按照州委关于打造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要求,明确把创建工作作为跨越发展的一项重要目标,制定《武定县创建全国民族团结示范县实施方案》,精心编制创建规划,扎实推进创建各项工作。

聚焦两项重点

聚焦民生保障。牢固树立“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理念,坚持把示范创建工作与民生保障深度融合,扎实推进8项惠民工程和10件民生实事,2020年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84.6%;聚焦宗教治理。严格执行有关制度,实行领导干部直接联系宗教活动场所及宗教界代表人士制度。成功创建1个国家级、2个省级、42个州级和88个县级和谐寺观教堂。

抓牢三项支撑

抓牢基础支撑。加大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脱贫攻坚期间,累计投资13.9亿元,实施扶贫安居工程、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投资5亿元实实现了行政村公路、村民小组公路和村间道路硬化率分别达100%、99%和95%;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工程685件,有效保障12.3万人安全饮水,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建设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抓牢产业支撑。聚焦解决少数民族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不足问题,立足县内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依托江西正邦、海铭巍、康骋生物等重点产业扶贫项目,规模化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抓牢就业支撑。围绕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建立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信息平台”,精准对接岗位,累计转移就业113512人,支持和鼓励企业创办彝族、苗族刺绣“扶贫车间”,吸纳有刺绣专长的少数民族群众就业。

实施四大工程

实施“思想引领”工程。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民族政策法规大宣讲等系列活动,投资2928万元建成122个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投资522万元建成全省第一个应急广播平台。通过平台广泛播发教育引导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思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施“文化传承”工程组建296支民族民间文艺队,实施“一乡一节一品”行动,白路镇被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实施“强基固本”工程。加大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力度;实施“四级联创”工程。大力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人民调解“西和做法”,妥善处理矛盾纠纷,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全县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调查始终居全省全州前列。

强化五大保障

强化组织保障。成立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高位推动示范创建工作;强化资金保障。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州少数民族发展专项资金2.3亿元,实施6批次582件直过民族脱贫攻坚项目,不断夯实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基础。县级财政每年预算示范区建设工作经费,全力保障示范创建工作;强化制度保障。制定出台相关文件,健全完善组织协调、教育宣传、矛盾纠纷协调排查调处等7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机制;强化舆论保障。广泛开展示范区建设宣传教育活动和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学习培训,铸牢各族群众民族团结意识;在广播、电视、网络、微信群、手机报等媒体开辟专栏,大力宣传示范区建设典型经验;强化纪律保障。层层签订创建目标责任书,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作为“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担当履职目标和标兵标杆监测的重要内容,与综合绩效奖励相挂钩,强力推进示范创建工作。